基础层的建设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基础上的合成材料面层的施工成本和铺装效果。基础层的铺设如果达不到要求,可能会导致面层铺装工期的延长,成本的提升,甚至出现起鼓及积水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国际田联对运动场地基础的坡度和平整度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基础的建设质量是极其重要的。不论是刚建造好的场地,还是在使用期内的场地,场地的平整度和坡度均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场地基础层的寿命也有要求,应该超过合成材料面层的 2~3 倍。也就是说,如果面层使用寿命平均达到10年期,那么场地基础层的使用寿命应该能够持续 20~30 年。
一、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基础层技术要求
预制型、现浇型面层
沥青混凝土基础技术要求
禁止使用煤焦油沥青。
基础的平整度要求为 3 m 直尺误差 3 mm;横向坡度小于 1%(弯道 8‰,直道 5‰,半圆区 5‰), 纵向坡度小于 1‰,跳高区坡度小于 4‰,表面应平坦、光滑、保证排水畅通。
沥青混凝土完成后,要加固得完全平滑,不可有车辙、硬结、凹沉、龟裂或开口等,磙压时注意不要出现龟裂或材料移动现象。表面有隆起或其它不结实的现象要消除,消除完成后用 3 m直尺检查,正负不得超 3 mm。
为加强沥青层与预制型面层的粘结强度,在碾压时压磙上不得涂刷柴油等。
基础表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沥青基础完工后要求养护 7 天以上,以使沥青表面低沸点成份挥发完全,保证预制型面层与基础有良好的粘结强度。
重点检查沥青混凝土表面与排水明沟结合部位,此结合部位是压路机的施工盲点,容易出现沥青混凝土基础松散、密实度不够的现象,导致完工后预制型面层出现鼓泡、脱层。
四周设排水明沟。为保证排水流畅,基面要找坡 3‰,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应参照 GB 50666、GB 51004、JTG F40、JTG/T F30、JTG/T F20 和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等相关的要求
预制型、现浇型面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技术要求
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保证水泥混凝土基础有足够的强度及密实度,无裂缝、脱层、翻砂、起粉等现象。确保完工后,水泥混凝土基础整体强度不低于 C25。
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其基础层底部要铺设防潮层,防止地下潮气上升影响面层,基础铺设完成后,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25 天。
基础应有一定的平整度:3 m 直尺误差 3 mm;横向坡度小于 1%(弯道 8‰,直道 5‰,半圆区 5‰),纵向坡度小于 1‰,跳高区坡度小于 4‰;表面应平坦、光滑、保证排水畅通;对明显凸出部位进行打磨;若积水面积超过 15%且积水深度超过 3 mm,则需要用基础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合成材料施工前做水泥混凝土基础含水率测试,水泥混凝土基础含水率宜小于 8%。(增加含水率测试标准)
水泥基础浇筑后必须切割伸缩缝,伸缩缝要求宽度为 6 mm~8 mm,深度不少于 30 mm,分布网格在规范内,一般 6 m×4 m 内。混凝土基层的伸缩缝要清洗干净,伸缩缝内应无灰尘。
水泥混凝土基础要酸洗,如 pH 测试值在 7.0~8.0,用清水湿润基础(防止酸溶液渗入基础里面),以合适浓度的稀酸(盐酸或草酸溶液)均匀泼洒并洗刷基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般冲洗两遍),洗完干燥后要求基面水泥原色,无白色粉化物及浮松物;如 pH 测试值在 8~11,用较高浓度的酸溶液刷洗水泥混凝土基础;如 pH 测试值 11 以上,应暂停摊铺,重新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混凝土基层应采用抹平工序,表面毛糙。
人造草
沥青混凝土基础技术要求,设计宜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8J933-1 体育场地与设施(一)》、《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禁止使用煤焦油沥青。
——基础的平整度要求为 3 m 直尺误差 3 mm;表面应平坦、光滑、保证排水畅通。
——沥青混凝土完成后,要加固得完全平滑,不可有车辙、硬结、凹沉、龟裂或开口等,磙压时注意不要出现龟裂或材料移动现象。表面有隆起或其它不结实的现象要消除,消除完成后用 3 m直尺检查,正负不得超 3 mm。
——基础表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沥青基础完工后要求养护 7 d 以上,以使沥青表面低沸点成份挥发完全,保证基础有良好的粘结强度。
——重点检查沥青混凝土表面与排水明沟结合部位,此结合部位是压路机的施工盲点,容易出现沥青混凝土基础松散、密实度不够的现象。
——四周设排水明沟。为保证排水流畅,有渗水功能场地坡度不大于 3‰,无渗水功能场地坡度不大于 8‰,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技术要求,设计宜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8J933-1 体育场地与设施(一)》、《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保证水泥混凝土基础有足够的强度及密实度,无裂缝、脱层、翻砂、起粉等现象。确保完工后,水泥混凝土基础整体强度不低于 C25。
——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其基础层底部要铺设防潮层,防止地下潮气上升影响面层,基础铺设完成后,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25 d。
——基础应有一定的平整度:3 m 直尺误差 3 mm;表面应平坦、光滑、保证排水畅通;对明显凸出部位进行打磨;若积水面积超过 15%且积水深度超过3 mm,则需要用基础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水泥基础浇筑后必须切割伸缩缝,伸缩缝要求宽度为 6 mm~8 mm,深度不少于 30 mm,分布网格在规范内,一般 6 m×4 m 内。混凝土基层的伸缩缝要清洗干净,伸缩缝内应无灰尘。
预制型、现浇型 基础处理
基础强度足够,无返砂返油现象,基础密实度要达到施工要求。基础平整度要求积水面积不超过15%且积水深度不超过2 mm,修补基面用胶量不超过0.3 kg/m2。
1) 水泥混凝土基础处理
a) 水泥混凝土基础打磨。水泥基础的必须要满足 6.1.3 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体打磨处理。打磨目的是将附着在基层上的泥渣,杂物,浮浆、灰尘等处理干净。
b) 水泥混凝土基面粘结性处理。用合适浓度的酸溶液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中和水泥混凝土表面的碱性,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保证合成材料面层与混凝土面层的粘结性。
c) 清洁水泥混凝土基面,在冲洗的同时观察存留水迹并做好标识后进行补平,清洗干净后基面应无白色粉化物及浮尘。
2) 沥青混凝土基础处理
a) 沥青混凝土基础打磨。水泥基础的必须要满足 6.1.3 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体打磨处理。打磨目的是将附着在基层上的泥渣,杂物,浮浆、灰尘等处理干净。
b) 清洁沥青混凝土基面,在冲洗的同时观察存留水迹并做好标识后进行补平,清洗干净后基面应无白色粉化物及浮尘。
基础封闭(分水泥混凝土基础和沥青混凝土基础)
1) 水泥混凝土基础用基面处理剂进行封闭处理;沥青混凝土基础用聚氨酯材料或丙烯酸乳液配合水泥石英砂进行封闭处理。铺设面范围要求全部刮涂或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
2) 水泥混凝土基础基面处理剂需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 水泥混凝土基础基面处理剂处理时对伸缩缝的立面亦须滚涂到位。若有超过 10mm 的伸缩缝,滚涂后须填缝处理。
基础平整度、坡度验收方法
现浇型:参照GB/T 22517.6执行。
预制型:参照GB/T 22517.4、GB/T 22517.6执行。
人造草:水泥混泥土基础验收参照GBJ 97-1987 水泥混泥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基础验收参照GB 50092-19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施工流程
三、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常见问题
四、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使用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