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规范---施工前原材料质量把关
原材料进场核对:原材料进场时,建设方、监理方应按施工企业投标承诺,核对进入现场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等,形成核对记录。
原材料见证送检: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等按标准要求对进场主要原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及留样封存。主要原材料经具有CMA资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严禁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添加不环保材料。考虑到工期问题,建议是原材料早进场,快检测,赶工期。
建设方、监理方应根据项目使用材料总需求用量,严格监督施工企业一次性进货到位,并安排指定区域统一存放、统一管理。
施工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规范---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合成材料面层铺装原料,属于化工原料,其安全使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品质,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需具备相应的化学品安全使用要求及体育场地体育工艺技术要求的专业知识。
平行样的制备: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面层铺装工艺流程、材料使用配方、材料使用方法,进行监督并不定期抽查,着重监控好平行制样过程。
标准中的验收质量规范章节:
①场地验收依据。
②验收要求。
③场地符合性评价验收内容、验收结论。
场地铺装完成至少14天后,组织相关方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取样检测,取样规则按照GB 36246-2018规定执行。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不合格处理、整改按照GB 36246-2018规定执行。
验收依据:
GB 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T/GSMA 1—2020 《预制型面层运动场地质量控制规范》
T/GSMA 2—2020 《现浇型面层运动场地质量控制规范》
T/GSMA 3—2020 《人造草面层运动场地质量控制规范》
采购合同规定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施工合同对场地的技术要求内容。
采购合同、施工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与标准规定不符的,按照标准规定执行。
验收要求:取样
样品规格:不小于300 mm×400 mm×实际厚度。
现浇型面层取样:
物理机械性能及无机填料含量检测用样品取平行制备,平行样的制备配方、工艺和厚度应与现场施工相同;样品数量不少于3块,其中1块作为检测用样,其余作为复验备样。必要时,可在铺装完成后的场地上挖取样品。
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检测用样品应在合成材料面层铺装后14 d~28 d内直接从运动场地上挖取1块样品。
预制型面层和人造草面层取样:
物理机械性能及无机填料和高聚物含量检测用样品应在现场裁取未铺装的合成材料面层,取样数量不少于3块,其中1块作为检测用样,其余作为复验备样。
人造草面层填充颗粒取样量按取样面积与单位面积颗粒填充量计算确定。必要时,应在铺装完成后的运动场地上挖取样品,挖取的人造草面层样品应不带胶粘剂。
验收要求:检测
结果判定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所检样品符合本标准要求;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所检样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复验规则
原料样品不合格的,可另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所检样品复验符合本标准要求,否则判定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成品样品经初次检验如有部分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可以安排复验。有害物质或气味要求不合格项目,可在60 d内整改完毕后重新在铺装完成后的场地上现场见证挖取样品进行检验,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复验符合本标准要求,否则判定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其余项目不合格的,复验备样,备样全部合格的,则判定为合格,必要时可在现场取样进行复验。
场地符合性评价验收内容、验收结论
现场测量验收内容: 厚度符合要求;面层与基础的粘接应牢固,无脱胶和凹凸现象,合成面层外观无色差、无气泡、无裂痕或脱层现象,接缝紧密平直;标志线划线平直、均匀、无虚边;平整度、坡度、点位线符合要求。
运动场地面层产品技术要求: 运动场地面层产品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物理力学性能、无机填料含量符合GB 36246-2018规定。即应有原材料检验报告,完工后成品验收检验报告。
场地资料完整。包括但不限于场地施工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合格检验报告,所需使用的原料清单(包括品名和数量)、按照GB/T 16483编写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
验收结论:现场测量验收内容,现浇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产品技术要求均符合要求的,场地综合性评价为适用。 现场测量验收内容,现浇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产品技术要求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场地综合性评价为待整改。
共性问题及解决建议